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白城汽车新闻网 > 汽车点评 >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本田srv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本田srv

作者:白城汽车新闻网
日期:2019-11-01 08:00:41
阅读: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抄袭”这种事,可以说在汽车圈已经算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其原因有二,一是很难用“锤实”的证据断定是单方面的抄袭;同时对于“抄袭”的界定,也缺乏行业公认的制度或规则。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因而往往很多时候,“被抄袭”一方经常觉得自己的智慧成果被某一方“剽窃”,但是到了真正对簿公堂之时,又多有因无法界定清借鉴与完全照搬的区别,或者因为事实层面缺乏充分的依据而成为败诉方的事实案例。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近日,有关“抄袭”论的实际事例又增添了一个,且极具代表性。据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1月31日披露的消息,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以“侵犯其两项发明专利”为由,对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力SUV车型哈弗H6发起诉讼,要求长城汽车方面及哈弗H6经销商北京泊示联汽车销售中心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2214万元。

“抄袭”事件源起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据悉,原告本田方面认为长城方面车辆号为LGWEF4A56FF064336的黑色“哈弗H6升级版”汽车的后部车门结构以及汽车的装饰物安装结构落入涉及此案的第200710008273.0号、名称为“车辆的后部车门结构”以及第200710161631.1号、名称为“车辆的装饰物安装结构”两项发明专利的专利权保护范围,并对原告方本田会社的专利权造成了侵犯。

具体来看,本田方面所声称的涉案专利抄袭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专利中的车辆后部车门结构,主要是涉及以铰链安装在车辆尾门开口部上缘的上掀式后部车门结构;二,车辆的装饰物安装结构,该结构的优势在于可提供灵活改变车顶装饰物和车窗装饰物安装顺序的车辆的装饰物安装结构。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除却对事实层面证据的阐述,原告本田方面还认为,被告长城方面当前已经切实从事的制造、销售以及许诺销售哈弗H6汽车等行为,以及另一被告北京泊示联销售中心方面销售、许诺销售哈弗H6汽车的行为,均对其相关涉案专利权构成侵犯,并应依法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在事件曝出后,长城汽车内部相关人士向外界表示,在收到起诉状后便组织相关部门查找相关涉案项目开发的履历,并声称未发现存在本田方面所说的侵权问题。同时长城方面还表示在与专业律师一同对本田方面所提及的涉案专利及车型相关结构进行分析对比以后,确实可以得出“两者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因而长城方面认为不存在侵犯本田专利权行为。

剑拔弩张背后的疑点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就在双方因为专利问题各执己见之时,外界的注意力确实很大程度上都集中在了对于整个事件涉及“侵权”相关方面细节的关注之上。而事实上抛却此次专利侵权事件本身而看,其背后也有诸多的细节疑点已经被遗漏或者逐渐被外界所淡忘。

首先,哈弗H6作为长城多年来最主要的销量依仗,自从2011年首发上市以来,已经连续多年蝉联SUV细分市场冠军。那么在这里我们会注意到一个时间节点,那就是,其实在7年前哈弗H6就已经上市了。那么为什么直到今时今日,本田才想起来要依据专利权起诉长城?

其次,此次诉讼事件事实上并不完全是近日才发生的,据其他媒体报道,早在2017年10月5日,长城汽车就收到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起诉状,只不过在近日才被曝出。那么该事件为何又偏偏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这个消息才被广泛地曝出?毕竟即便在当时曝出也同样会引起外界的关注。

再次,涉及此案的争议部分虽有专利,但是本田方面并不能进一步拿出更多证据完全证明哈弗H6在车辆后部对其专利内容的照搬照抄。同时日前本田中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这次起诉的其实不是哪款产品侵权,而是技术,目前能提供的也只有专利号。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必须要提及的是,这并不是本田首次在华状告自主品牌抄袭了。2002年2月13日,本田技研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名称为“汽车”外观设计的专利,随后本田技研方面便表示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9月开始制造、销售的双环LAIBAOS-RV汽车侵害了其上述“汽车”外观设计专利权,同时自同年9月起,本田方面曾多次向双环股份及各经销商发具警告函,指控双环汽车份产品侵犯其专利权,并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

2004年6月,本田技研正式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制止双环汽车侵权行为,停止生产销售“山寨车型”,并赔偿本田经济损失,同时其他被告承担连带责任。

有意思的是,双环汽车也对本田技研方面提出反诉。双环汽车认为本田技研的诉讼行为发生在其CR-V汽车上市前和上市初,其目的是为了打压封杀竞争对手,以实现抬高自己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促进销售量的增加,以获取不正当竞争利润。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双环汽车产品销售严重受阻,销量急剧下降,最终被迫提前停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左:双环 SRV 右:本田 CRV)

这次本田技研与双环汽车等单位对外观设计专利权的纠纷系列案件前后共历时12年,而本次纠纷最后,经过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最高人民法院二审,于2015年终审判决。法院最终判决驳回本田技研的诉讼请求,并以不正当竞争为名,判决本田技研赔偿双环汽车1600万元。

回看现在曝出的本田状告长城侵权事件,两者也有诸多同一性:都集中在汽车产品外观方面的专利权展开争论、都是本田单方面认为自己被“抄袭”以及都是在北京针对河北车企进行状告。

由于有上述的诸多相同点,所以不免外界自然会把两桩案件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本田不可能胜诉”,一位长城内部人士对汽车头条App 表示,他虽然没有透露更多,但语气十分肯定。同时,很大一部分业内人士也认为,本田此次的胜算仍旧不算很大。那么明知以前有过赔钱的经历,为何本田这次还要继续“偏向虎山行”?

抽丝剥茧,拨云见日

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提及此前在中国市场维权失败的案例时,本田中国相关负责人曾向外界表示:“维护合法正当权益,总是要行动的。”这是本田给的说法。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截止至2月5日长城股票实时行情)

对于长城来说,首先最直观的影响就是,长城的股价跌了。

或许细致分析股市财经的影响还有些远离普通人的认知,那么再提一个该事件可造成的直观影响就是,至少很多不完全了解的人会认为以长城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或许仍处于在“抄袭借鉴”基础上正向研发的阶段。即便不可否认,曾经自主品牌确实在其起步阶段走上过必然要经历的模仿阶段,但是就当前的整体水平而言,事实上自主品牌经过多年努力早已不复当年的不堪。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或许也表明以日本制造为代表的诸多国外汽车品牌也已日渐不能代表有如当年的“神话”地位。可能等到此事件逐步平息的多年之后再回头审视,类似的诉讼也将会是见证汽车产业“沧海桑田”的标志性事件。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双环汽车在2015年赢得了诉讼案的最后胜利,但经过本田的诉讼后,其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2016年2月,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目录中,双环汽车等13家公司的乘用车生产资质更是被撤销。

“或许并不能完全排除长城在这件事上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的可能性,但也不会排除本田技研方面看到自主品牌越来越强的趋势,心中或许难免有所忌惮的可能。”对此,一位汽车行业的分析师向汽车头条APP说道。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而在更注重专利的TMT行业投资,有一种投资方式被很大一部分人奉为“经典”,即:给被起诉最多的企业投资。就好比苹果手机在起步之时,专利官司纠纷不断,但时候也证明了其逐步发展壮大的趋势和外界对其关注度的提高。同时也可以看到,如果不在同一体量,那么就不存在更多竞争,所以这或许也可以对众泰与其他豪华品牌的“仿而无诉”状况做出最好的解释。

“另外,还需要再看看本田最近都发生了些什么?无论是“液位”的问题亦或是思域的喧嚣,都使本田不能低调,而当前其再次打出一张状告长城的“专利牌”,能对转移注意力所起到的作用或许也是不言自明的。”上述分析师表示。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本田告长城”背后:鲜为人知的“诉讼红利”

上述分析师认为,本案中所能体现出的类似“诉讼红利”可能也是鲜为人知的,“不过这种诉讼同样带有风险,一方面可能会有败诉导致赔款的直观损失,另一方面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达成了对于竞争对手地位的“提升”。”

不过,不放在眼里的对手,又何必在其身上多费力气大做文章呢?截止到发稿前,“本田状告长城侵权”案件仍处于管辖权异议审理阶段,同时也尚未确定该案的正式开庭时间。而当前导致悬而未决状况的主要因素,反而是上文提及两次案件相似度里最不重要的一条:本田在北京向长城汽车提起了上诉,而长城汽车认为不应该在北京。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勿抄袭或改写

白城汽车新闻网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