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白城汽车新闻网 > 汽车评测 > 小伙和妈妈聊天,聊到家里第一台车,勾起了二十多年前的回忆-路尊小霸王

小伙和妈妈聊天,聊到家里第一台车,勾起了二十多年前的回忆-路尊小霸王

作者:白城汽车新闻网
日期:2020-06-27 23:06:50
阅读:

今天和妈妈聊天,聊起以前在农村时候的生活,感慨现在生活的变化,算是忆苦思甜吧,聊着聊着就说道家里当年拿来跑出租的车,松花江面包车。我突然想为它写点什么,毕竟是家里的第一台车,写下来,留作纪念吧。

相信很多朋友尤其是黑龙江的朋友都会对哈飞汽车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在2000—2007年左右,我们家那边路上跑的很多都是哈飞系列的车,从最早的松花江面包车,到后期的哈飞中意,民意,路尊小霸王,哈飞赛马,路宝,赛豹,赛豹是一款轿车,这个好像知道的朋友不太多。当年微面市场上基本是哈飞的天下,哈飞面包车在我们当地的份额基本到占到80%以上,剩下的那20%由长安,五菱,昌河等一些品牌瓜分。

九七年我爸就买过一台哈飞的二手面包车跑出租,当时不叫哈飞,还叫松花江,早期哈飞九六,九七年左右产的面包车,车头的标志是“松花江”三个汉字,车尾牌照上方,后备箱拉手的那个黑色塑料条上印着“SONGHUAJIANG”的拼音,旁边会有一串字母加数字“HFJ.....”代表型号。 内饰的话,光秃秃的门板上一个拉手,一个车窗升降器,俗称摇把子,再就什么都没有了。后期我爸好像还加装了一个暖风机,在正副驾驶中间,中控台下方,暖风机是没有管道的,为了能让暖风吹到玻璃和人,还要弄几个类似洗衣机的排水管,把管子一头连接到暖风机上,另一头找好吹玻璃和人的角度,用透明胶带或铁丝固定住。我小的时候黑龙江的冬天还是很冷的,零下三十度的时候非常多,当时也没有车库,很多车就是在大街上停着,我记得当时很多面包车车头那里都会用一个棉被盖住,就是行驶的时候也是如此,为了保温。还有在驾驶和副驾驶车窗上粘双层玻璃的,为了不上霜,看得更清楚一点儿。我爸那时候开车就是,怕早上打不着火,预备一块电瓶,车着了以后都谢天谢地,然后一边开一边还要拿磁带去刮车玻璃上的霜,而且那时候的车质量,做工和密封性根本不可能和现在的车相比,所以冬天开车真的是一件很遭罪的事儿。

那台车是一个四速的变速箱,四个前进挡加一个倒挡,车速最高没测过,估计也就是六七十公里/时,不能再多了。手刹的位置很奇怪,不是像现在的车在档把后边,而是在档把的右侧,直接在地台上,所以拉手刹的时候很不方便,要把身子侧过去拽手刹的拉杆。中控台驾驶位这边只有一个光秃秃的方向盘,基本是和地面平行的,端着方向盘像开公交车。而且只有时速表,转速表是没有的,估计当时面包车的驾驶员也不需要转速表,听声换挡,技术。旁边是调节暖风的装置,三个拨杆,应该是调节温度,风量,和内外循环。中间是收音机好像还可以播放磁带,但是我印象中这套多媒体设备就没有好用的时候。底下还有一个烟灰缸,再副驾驶中控台那边就只有一个手套箱。正副驾驶位应该只能调节靠背角度,前后移动应该是不可以的。发动机在屁股底下,把驾驶座的座位掀开就能看到发动机。我印象中那台面包车的发动机永远是脏兮兮的,因为一个可能是因为气门室盖渗油,另外一方面发动机在底下,也没有护板等一些保护措施,以前的路也不好,土路砂石路,雨雪过后车一过,能干净才怪呢。第二排和第三排的话就是一个双人座,不能前后移动,第三排能调节靠背的角度。坐垫和靠背的长度很短,而且很低,人要坐在上面得蜷着腿,靠背的高度最多到人后背的一半,即使靠在上边也不能缓解乘坐的疲劳,长途乘坐会很累。当时的那种面包车也根本不做什么隔音,感觉就是一层铁皮而已,包括离合器,刹车油门踏板前方那里完全就是裸露的铁皮,当时也感觉奇怪,外观看上去那么小的车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内部空间,一台哈飞面包车如果搞一个加凳的话,差不多算司机能坐10个人甚至更多,当年可能交通部门对超载这个问题还不是很看重,现在想想,一台不到一吨的车,唯一的安全配置就是两根安全带,后驱,冰天雪地,拉十个人,跑出租的过程一直都是平平安安,没有出过一次事故,这真的是老天爷保佑。

当时那台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怠速时候的“哒哒哒哒”那个声音,可能是当时松花江面包车发动机特有的声音,或者是气门或者正时的声音吧,我不是专业的所以我不太懂发动机的故障。那台发动机应该是化油器的,当时的面包车应该不会是电喷的发动机。我记得离合器好像也有点毛病,硬得很,一踩离合器有那种“吱嘎”的那种声音,还有就是一档挂二档挂不上,之前是有时候挂不进,后期就是直接挂不进,可能是二档的齿轮出什么毛病了吧,修了好几次也没修好。后来我爸基本上就是一档起步,然后等转速上去了直接挂三档,就那么将就着开。然后还记得当时的档把防尘套是那种四四方方的,一层又一层,用的时间长了就裂开了,那个防尘套上下就分离了,能看到里边的构造,我那个时候就想为什么要设计成那种有棱有角的防尘套。

还有一次下大雨,然后车里进了水,后来油门踏板那里还锈了,别看是台面包车,还是地板油呢!然后我爸用一个带针头的注射器往油门踏板那里上油,即使这样,我也是很喜欢这台车,因为当时爸妈跑出租,把我扔在幼儿园,我当时天天晚上做的事就是在幼儿园门前,望着胡同口,等待小面包车的出现,看到这台车,就知道爸爸妈妈来接我了,所以小时候每次看到这台车,我都可高兴。

我记得那台车跑了两年左右,后期小毛病就逐渐增多了,基本一个月左右就要跑一次修理厂,当时我爸总去固定的一家修理厂,我记得当时修车的师傅五十来岁,秃顶,说话嗓门很大,当时我爸和他的关系挺好,去年我和我爸晚上在公园散步还遇见了那个修车的师傅,老人家七十来岁了,看见我爸还是很亲切。这台车算是我家里的第一台车,我家里要感谢这台车,正是通过这台车来跑出租,我爸妈才能攒下第一笔钱,虽然不多吧,后期我开始上小学,我爸妈下定决心从农村搬到城里,想给我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环境,可以说没有当时跑出租加上后期把车卖掉这些钱,我爸妈估计也不敢就这么下定决心搬家去城里。估计人生可能又是一番变化了,好啦就写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稍后我会给大家来讲一讲我家的第二台车。

P. S 这台松花江面包车的照片就只有一张,是我小时候四五岁时照的,现在保存在家里的影集里。所以对这台车好奇的朋友,我在网上找了点图片,看看二十年前的松花江面包车。

小伙和妈妈聊天,聊到家里第一台车,勾起了二十多年前的回忆

外观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有点萌,四四方方的,两个车灯之间我记得还有一个“松花江”的标志。

小伙和妈妈聊天,聊到家里第一台车,勾起了二十多年前的回忆

内饰我印象中应该就是这样的,和我描述的也基本一致,哈哈。

小伙和妈妈聊天,聊到家里第一台车,勾起了二十多年前的回忆

光秃秃的门板,档把的四四方方的防尘套,还有旁边的手刹。

小伙和妈妈聊天,聊到家里第一台车,勾起了二十多年前的回忆

座椅就是这样,以前正副驾是一体的头枕,正副驾后边一般都会焊一个能坐两个人的小加凳,第二排右边是通往第三排的过道,也可以把那个折叠凳放下来坐,第三排能坐三个人。这样的话,正副驾2+加凳2+第二排3+第三排3,一共能坐10个人,对于一台20多年前,三四十马力的车来讲,还真是一个大挑战。

这是我第一次在头条上面发文章,如果大家感兴趣,或者我的文章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欢迎告诉我哦!

白城汽车新闻网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